第三十七期 活跃在敌后的一支民兵队伍-------张廷亮
活跃在敌后的一支民兵队伍
张廷亮
自从七七事变始,宛平地区便成了全国首难之地,八年浩劫先从这儿开始。日本鬼子到处扫荡,烧杀掳掠无所不为,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
我家住在原宛平县二区张家村。自从日军在这里建起了炮楼,就对老百姓骚扰不断。今日要粮,明日要柴,还动不动烧房子。一次就烧毁张家村房子250多间,全村的房子几乎被烧光。日本鬼子的种种暴行,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,国仇家恨使抗日的烽火在平西的山村里燃烧起来。当时,我刚满18岁,便积极参加了民兵组织,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。
开始,民兵只承担在游击区防特、锄奸、站岗、放哨、盘查行人、检验路条的任务。到了1940年8月,我便担任了当地青年抗日先锋队(简称青抗先)民兵队长,直接管辖和领导附近四个村的民兵。这四个村,每村都有基干民兵,年龄在18至25岁不等。我们就依靠这支不到百人的民兵队伍,牵制着吕家村据点里的敌人。我们的任务是破坏敌人的交通和通讯设施,向根据地护送公粮和食盐,配合正规军作战,秘密进行锄奸斗争,使当地坏人不敢乱动,狠狠打击了敌人的气焰。
破坏通讯交通困扰敌人
当时的平西地区属晋察冀军区三分区(即北岳军分区),这里先后受过肖克、邓华、杨成武、宋时轮等人的领导。抗战初期,民兵手里基本没有什么武器,敌人气焰十分嚣张。我们的任务是破坏通讯,袭扰敌人,使敌人不得安宁。
为阻断据点内敌人与斋堂(中心据点)敌人的联系,我们的抗日行动便先从割电线开始。民兵是白天睡觉,夜里行动;敌人正好相反,他们白天出动,晚上则龟缩在据点里不敢越出半步。割电线的工作也很艰苦,一夜要跑上三四十里的山路。下午便自带干粮出发,等到达目的地后便潜伏下来,待夜幕降临后才能开始爬电线杆割线。我们夜里割断电线,敌人白天又拉上,夜里民兵再将其割断,敌人白天再拉上。如此割了拉,拉了割,多次反复,民兵们也都不耐烦了。有人出主意,干脆把敌人埋的电线杆给锯了,省得来回折腾。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很好。
七里沟一带是民兵活动的重点地区,一夜之间,我们就把这一带的电线杆全锯了,敌人想再立杆就不那么容易了。炮楼里的敌人,一旦失去通讯联络,便提心吊胆,六神无主,日夜胆战心惊。敌人采取了应急措施,想出了用洋狗送信联络的办法。敌人这一招很快被民兵发现,“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”,我们民兵在半路上堵截洋狗,把狗砸死在河滩里,并取走他们来往的信件。日本人发现狗一去不回,知道狗去见了阎王,又想出用鸽子送信的新花招。吕家村据点的敌人每次去斋堂中心据点,总要带回十几只鸽子,需联络时便往斋堂放飞鸽子,但他们放飞的鸽子也时常遭到我民兵袭击。
缴获武器弹药武装自己
随着民兵队伍的发展和壮大,抗日形势有了进一步好转。这时上级发给我们民兵几条“独冲子”(又称“单打一”,即放一枪顶一粒子弹)和“撅把子”(上子弹时要把枪把撅弯,子弹才能上膛)。民兵们还利用当地的石头和火药,自制石地雷。这时,我们觉得腰杆硬了,胆子壮了,便想与炮楼里的敌人较量较量。
当时,军响村炮楼里的敌人,经常下来到老百姓的菜地里摘豆角、掰老玉米。民兵们商量要收拾他们,便制定了在中途打埋伏的作战方案,这是我们第一次对敌实战。拿惯了锄头的农民,头次拿着真枪实弹,未免有点紧张。敌人还未进入伏击圈,有一名民兵便提前搂了火,结果未动着敌人一根毫毛,作战计划落空。第二次打埋伏,是在选定的地点埋下了拉火地雷。民兵们埋伏在山上,敌人暴露在沟里,是一个歼灭敌人的好时机,眼看着拉响的地雷炸翻了敌人。但由于敌人太多,武器又精良,民兵们不能与其对阵,只能进行袭扰。
通过这两次小的战斗,我们从中学习了作战经验,为后来配合正规军作战奠定了基础。当时,我们最缺的是枪支弹药,视枪支弹药比金钱都贵重。有一次,我们配合八路军作战,打下大台敌人据点的时候,民兵队伍进入据点,有几百袋面粉我们不背,眼睛就盯着缴获敌人的枪和子弹。这一次我们缴获了数百发子弹,除上交一部分外,大部分武装了自己。
子弹的另一个来源,就是跟伪军要。伪军也是中国人,也有抗日的一面,只要做好伪军的工作,他们便可以提供一些弹药。当时,通过做工作,垡城口炮楼的伪军答应给一部分弹药,但怎么给法,还得动一番脑筋。伪军的弹药是日军按人头发给的,轻易少了不成,于是便搞了一个糊弄洋鬼子的计策:在夜里放一顿枪,第二天给日军打报告说:“夜里来了土八路,被击退。”日军挺高兴,对消耗子弹数目也不计较了,就这样哄过日军,而把一部分弹药转给了八路军。
封锁敌人据点日军撤退
从1942年下半年开始,当地青抗先民兵有了一定的实力,对敌斗争日益活跃,群众的抗日情绪也日渐高涨,对据点敌人也能搞点硬碰硬的活动。当时,对敌斗争的策略是:封锁据点,不给据点敌人送水、送柴、送粮,困住敌人,进而把炮楼里的敌人挤走。这时,群众人多势大,敌人人少势小,敌人不敢随便下炮楼取水,渴得敌人嗓子冒烟,把洗脸水都喝了,但敌人还是不走。
于是,大家又想了个办法,恢复送水,由区公安员于振勉拿来一包毒药“八步紧”(亦称“断肠散”),交给在炮楼里伺候鬼子的“巴依”(即做活的小孩)。这个孩子是当地人,名叫张进通(乳名小俊),只有十六七岁。这一天,张进通伺候鬼子队长,偷偷地把毒药下到汤里想毒死他。鬼子队长一喝,说苦,便倒给洋狗喝,狗喝完汤,在地上打一个滚儿就死了。这一计没能毒死鬼子队长,倒叫他发现了下毒之事,鬼子队长大怒,开始怀疑是送水的投毒,便把送水的抓来一顿毒打,经过几番酷刑,送水的最后招认是张进通投的毒。鬼子当即把张进通看押起来。
民兵们为搭救张进通,夜里出动,打算剪开炮楼外围铁丝网,把地雷埋在炮楼下,救出孩子,炸掉炮楼。当时派了两个民兵,鼓捣了一夜也没能靠近炮楼。一看天亮了,只好返回。后来我们又在炮楼附近鬼子经常活动的地方埋设地雷,企图炸死鬼子,再行救人,结果也未能成功。经研究,我们几天不给炮楼送水,敌人干渴难耐,这时我们在清晨敌人尚未起床时派四人挑水,送到炮楼吊桥下,冲炮楼喊:“小俊,送水来了,快来开门。”小俊已知是计,在看管他的敌人尚未反应过来时,便应声而出,假装跑去开门,等小俊跑出门外,敌人明白过来取枪的时候,小俊已随同送水的四人跑出了炮楼敌人射击的范围,逃出了敌人的魔窟。敌人慑于抗日群众人多势大,未敢追赶。
吕家村的炮楼,在民兵和群众不断袭扰和时刻面临断水、断柴、断粮的威胁下,敌人再也难以呆下去,终于在1944年春,被迫撤离了。
铲除特务汉奸百姓称快
由于吕家村一带有了这支青抗先民兵在活动,所以这里的汉奸坏人都不敢乍刺儿。但离这儿不远的大安山(也属宛平二区)有一姓赵的特务,在当地为非作歹,作恶多端,群众都对他切齿痛恨。民兵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便决心除掉他,于是想了一个好办法,由五六个民兵预先埋伏在指定地点,又找到当地一名与这个特务关系“密切”的情报员,把姓赵的特务从家里诓到指定地点。这时,埋伏在这里的民兵一拥而上,将特务捉住弄到河滩用乱石将其砸死。这一锄奸行动深得人心,为当地老百姓除了一害,群众无不拍手称快。
大安山敌人的维持会长姓安(名字记不准确了),是一个死心塌地为日军效力的铁杆汉奸。民兵们早就想收拾他,几次派人和他联系,想把他调出来,但他一直躲在家里不敢露面。于是,我们制定了一个锄奸计划。夜间派了三个民兵,手拿杀猪的刀子,翻墙进了他的大院。一个人去打开大门,两个人到屋子里寻找那个汉奸。这时,姓安的汉奸在屋里睡得正香,民兵进去以后,不由分说,便用那杀猪的刀子连扎几刀,把这个罪大恶极的汉奸当场扎死。事后,在大街上贴了布告:谁要是当汉奸为日军卖命,就是这种下场!
杨家村的村长叫杨德森,他依仗鬼子的势力作威作福。此人积极效忠日本人,三天两头跑到斋堂的据点里向日本人通风报信。于是,由区小队联合民兵把他抓住,河滩也成了他的葬身之地。
民兵的锄奸行动,大大震慑了敌人,剪除了鬼子的羽翼,警告那些认贼作父的人,尽快改邪归正。有的干坏事的人,经过一番争取和教育,后来为八路军传递消息,做了一些对抗日有益的事情。
送食盐公粮支援八路
1942年,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,连年兵荒马乱,庄稼歉收。更加上日军对这一地区进行了严密的封锁,外面的粮食和食盐都运不进来,人民生活十分艰苦。八路军游击队供应缺乏,只能吃黑豆和高粱。老百姓就更惨了,连枕头内的谷瘪子都掏出来吃了。要是能吃上一顿蔓菁叶子,便是受“犒劳”。一年大部分时间是依靠树叶为生,春夏吃的是榆树叶,到了秋冬就吃采晒的杏树叶。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,我们民兵和各村老百姓勒紧裤带照样同日军作斗争。为了争取抗日胜利,男青年当民兵,白天制造石地雷,黑夜上山下沟埋地雷。地雷和武器全放在野外的山洞里,不敢带进村。开会时,在山洞里只点一盏杏核油灯。女青年负责做军鞋,部队要多少,就给做多少。老百姓把做好的军鞋和收获的净米、净面送上前线,一心一意支援八路军打鬼子。
我们村每年应缴的公粮是8000斤,村里预留2000斤,是为了区小队、区干部来村驻防和办事时吃用的。另外6000斤公粮,要送到40里地以外的一个小山沟里。护送公粮的任务就由青年抗日先锋队的民兵来承担。这6000斤公粮分两次运,每次出动民兵七八十人,每人背50斤粮。白天不敢运,只能等到夜深人静时方可行动,天亮之前一定要送到目的地。山路崎岖,伸手不见五指,这中间还要过一道封锁线,民兵们只能摸索着前进。送粮时要派几个民兵当尖兵,在前探路,后面也要派人注意背后的动静,中间要有人来回穿梭巡逻,相互接应。尽管送粮任务十分艰巨,我们民兵每年如数按期运送公粮,从未有过闪失。
民兵的另一个任务,就是给八路军送食盐。日本鬼子进入山区后,将食盐完全控制起来。好在当时的维持会长、副会长和总务会计都是我们派进去的共产党员。我们就通过他们到日本人那里开介绍信弄盐,信开出后,我们民兵就到大山峪官盐店去背,每人背四五十斤。盐背回来后,给老百姓每户分上一斤或半斤的,把其余的盐全部支援了部队。由民兵将盐背到史家营,再由史家营转到八路军。当时,老百姓抗日情绪十分高涨,自己宁可不吃盐,或只喝点盐汤,而把盐送给八路军。老百姓就是一个心思,团结抗日,打击敌人,再苦不叫苦,再累不喊累。就是凭着这种精神,中国人民才战胜了日本侵略者,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。
选自《丰台文史资料选编》第七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