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当前位置:首页 > 专题 > 丰台往事

        第三十四期 死也不交枪-------巴松坡

        发布时间:2018-06-21 14:50     浏览次数:0次     打印本页

        死也不交枪

        巴松坡

        1935年到1937年,我在卢沟桥小学任教,当时目睹、耳闻两件事,时隔50年,至今萦绕脑际,缅怀不忘,现记述如下:

        忠于职守的士兵

         进入1936年,侵驻丰台的日本部队,经常到卢沟桥南永定河河滩打靶演习。驻守在宛平城的二十九军,只准许日兵从城南、城北土路绕行。日兵出于挑衅的目的,常想穿过宛平城,每每为二十九军士兵所阻。

            卢沟桥小学在宛平城内,距西城门仅200米。在1937年5月间,中午放学时,我送学生离校。当时城内车辆较多,为了学生安全,我送学生到西城门。正值此时,有一队日兵打靶归来,为首的军官骑着高头大马,到西门外不绕道北行,却径直向城门走来,想穿城而过。四名二十九军值勤门岗,挺身向前进行阻拦。日本军官毫不理睬,依然缓缓行进,说时迟,那时快,眼看面对面了,一位士兵突然拔出大刀,用刀背猛击敌马头部。马受惊跃起吼叫起来,日本军官几乎跌下马来,急忙勒紧马缰,用日语大喊大叫,那队日兵随即停下,持枪待命。气氛十分紧张,相持不下。约半小时,匆匆走来一位二十九军班长模样的人,他和守门士兵说了几句话,随即向日本军官招手。这时日本军官骑马在前,士兵正步随后,故意踏响带钉皮鞋,夸夸作响,进了宛平城。面对这一情景,我始而衷心敬佩二十九军士兵不畏强敌,忠于职守的伟大爱国精神;继而又感受到当局软弱,被日寇欺凌的奇耻大辱,一阵心烦堵闷,噙泪默然返校。

        事后,士兵和人民群众议论纷纷,因为这种事从来没有发生过。传说守军打电话请示了有关当局,当局回复:“为避免事态扩大,暂准穿城一次。”

        死也不交枪

            七七事变爆发时,我妹夫高彭年在衙门口小学任教。事变战起,他想回宛平城,大路为日兵所阻。依仗路熟,以为沿永定河堤都是二十九军防地,可以安全返回。正走到回龙庙之北,战争突然发生。赶紧找一树坑隐蔽,日兵几次冲击回龙庙不克,阵前敌兵陈尸遍野,战争直打了半天半宿。我军在拼杀中阵亡大半,在弹尽无援情况下,仅剩四五名战士,从庙侧爬出来到石堤边上,嘴里骂着:“奶奶的,死也不交枪!”随着滚下石堤,坠入奔腾的河水中。高看到形势不妙,进退不得,也跳入河中,凭籍自己会一点游泳,漂浮约500米,顺流而下,到了卢沟桥西侧爬上岸来。事后高和我讲起在七七事变时幸免于难,眼见了二十九军一排人在回龙庙的鏖战和壮烈的牺牲。每忆及此,想到中华民族是伟大的,二十九军士兵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1987年

         

        选自《丰台文史资料选编》第二辑